• 首页 > 新闻正文
  • 高净值客户追捧量化私募“两极分化”:市场中性策略少人问津 管理期货类策略异军突起

  • 2021-06-03 23:31:49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植

      导读:在市场中性策略遇冷之际,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却开始异军突起。

      “近期我们不大敢代销量化投资型私募产品。”一位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王强(化名)向记者透露。

      这背后,是过去两个月量化私募行业正遭遇一系列负面冲击,先是4月中旬市场突然传闻千亿规模量化私募巨头明汯投资遭遇600亿资金赎回与投资爆仓,之后国内量化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在5月推出市场中性策略产品零赎回费措施,变相鼓励高净值客户赎回市场中性策略产品。

      “尽管明汯投资对上述市场传闻做了否认,但不少投资者意识到量化私募产品不再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光环,纷纷避而远之。”王强指出。尤其是市场中性策略私募产品,几乎已变得少人问津。

      一位国内量化私募基金合伙人向记者透露,市场中性策略私募产品之所以不受高净值客户青睐,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它的业绩持续垫底。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781只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私募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仅为0.90%,在量化策略的子策略里排名倒数第一。

      在他看来,市场中性策略业绩低迷,主要受两大因素冲击。一是低迷的股市行情波动结构影响市场中性策略的业绩表现,二是较高的对冲成本与较低的资金使用率制约市场中性策略的长期回报。

      “相比而言,管理期货类量化私募产品还算热销,目前我们已将大量销售资源向这类产品倾斜。”王强表示。在他看来,这主要得益于管理期货类量化私募产品业绩相对出众——受今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普涨影响,459只管理期货量化策略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达到5.22%,位列量化策略的首位;其中逾1/5的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产品收益率超过10%。

      然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此前市场中性策略私募产品之所以遭遇业绩下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法突破规模化瓶颈——当产品资金管理规模远远超过量化策略容量,加之私募机构未能及时对量化投资模型策略进行升级迭代,资金规模就将很大程度拖累私募产品业绩。”上述国内量化私募基金合伙人指出。私募界一直流行着一句话——规模往往是业绩的隐性杀手。如今深受高净值投资者追捧的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能否战胜规模化瓶颈,无形间考验私募机构的量化策略迭代升级能力。

      如今深受高净值投资者追捧的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能否战胜规模化瓶颈,无形间考验私募机构的量化策略迭代升级能力。

      市场中性策略没落“探因”

      “去年底市场中性策略私募产品超额收益趋于下滑以来,越来越多高净值客户不再追捧这类产品。”王强向记者表示。其中最大的反差现象是,在去年初市场中性策略产品超额收益持续走高期间,这类产品只需一两周就能完成足够认购;去年底以来,部分中小私募机构发行的这类产品耗时1个多月,都只能完成预期募资额的约70%。

      他甚至发现,部分嗅觉敏锐的量化私募机构已停发市场中性策略产品。

      “这背后,还是业绩决定了一切。尤其是当市场中性策略投资回报率持续垫底,很难想象高净值客户会重拾投资兴趣。”王强指出。近期他发现部分量化私募机构开始调整新产品投资策略,即大幅削减市场中性策略投资比例,转而增加股票量化多头策略持仓以提振量化产品预期回报。

      然而,加码股票量化多头策略,未必能重拾高净值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由于此前的市场中性策略业绩表现不佳,众多高净值客户对量化私募产品缺乏足够的投资热情。”王强表示。在募资路演环节,他经常会遇到高净值客户询问,这类量化策略不断变化的产品到底靠不靠谱,预期收益到底有没有保证……

      一位长期投资量化私募产品的高净值人士向记者直言,在募资路演环节,很多量化私募都会标榜自己量化策略的独特性,包括构建独特的基本面多因子模型,量化多因子模型,基于大数据的另类多因子模型等,从而能根据A股发展基本面与技术面选择最具成长潜力的个股。但当他拿到这些量化私募产品年度持仓数据发现,他们的前十大持有股票几乎都是白酒、科技、金融、地产、高端制造业龙头企业等“抱团取暖股”,无法看出量化策略的独特之处。

      “加之今年以来逾1100只股票量化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仅为3.13%,更无法激发我的投资兴趣。”他直言。

      一位私募FOF机构负责人则表示,今年以来股票量化策略私募产品业绩不够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主要投向抱团取暖股,随着这些抱团取暖股一度大幅回调,拖累股票量化策略私募产品业绩走低。因此他们也适度调低了量化私募的配置比例,否则FOF的高净值客户也会质疑FOF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出错”。

      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规模化瓶颈待解

      在市场中性策略遇冷之际,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却开始异军突起。

      记者获悉,近期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私募产品相当热销,尤其是一些行业头部私募机构发行的这类策略产品,基本在一两周就能完成足额认购。

      “这主要得益于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投资回报率领跑其他量化策略,加之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令高净值客户看好大宗商品投资回报,令这类量化策略产品突然成为市场的宠儿。”王强分析说。

      在他看来,管理期货类私募产品热销,还在于越来越多高净值投资者看中它具有收益相对独立的特点。具体而言,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与其他主要大类资产存在较低的相关性,比如管理期货类CTA策略与传统股票、债券策略相关系数仅在0.2附近,相关性很低。

      “此外,一些财富管理机构一直在标榜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产品的低风险高收益前景,吸引不少高净值客户慕名投资。”王强告诉记者。部分财富管理机构向高净值客户推介这类产品时会刻意指出,过去9年管理期货类CTA策略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5%左右,但过去4-5年最大回撤值不超过10%,具有较好的低风险高回报效应,因此他们建议高净值客户不妨超配这类策略。

      “这让我们担心,随着资本持续涌入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后者正承受着规模化瓶颈挑战。”前述国内量化私募机构合伙人向记者坦言。与市场中性策略类似,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也存在策略容量制约,若产品管理规模远远超过策略容量,就会造成业绩下滑,令管理期货类量化产品良好业绩表现“昙花一现”。

      记者获悉,不少量化私募机构正在加快对管理期货类量化策略加快迭代升级进程,确保在资管规模增加同时博取更高的回报,但策略迭代升级能否创造预期效果,却是未知数。

      “很多迭代升级的策略在理论阶段都具有不错的投资回报前景,一旦实践操作阶段就变脸了。但没人能很快找出业绩跳水的根本原因。”这位国内量化私募机构合伙人直言。

    (责任编辑:叶景)

    猜你喜欢:

  • 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增强精神障碍患
  • 全国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进展 依法取缔
  • 中国残联召开残疾人社保座谈会 积极有序探索多层
  • 将文博单位纳入消防监管重点对象
  • 嘉士伯天目湖拉罐车间获“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认
  • 天宝营养IPO:报告期净利润波动大 短期偿债压力大“
  • 科峰传动吴俊峰当选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
  • 雅培捐赠价值超1680万元医学营养品 为一线医务工
  • 文化+科技+教育:艾上AI邓亚受邀出席2020首都文创产
  • 进博会的另一种打开方式,MAYORA迈大集团承包你的零
  • 氮化铝基大功率混合电路厚膜材料
  • 案例精选: “小步快跑”让城商行“看见未来”
  • 东方瑞俪国际洗衣:开家干洗店,干洗店加盟都有哪些行
  • 精洗柔烘,小天鹅本色系列洗烘套装送你新年新气象
  • 美的携手国美再次开启慈善捐赠 美美之约,大爱行动
  • 杜尔电热车身烘房采用独立、环保设计,可显著减少二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