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陈斯
你会在家里运动健身吗?在云健身热潮的席卷之下,线上内容平台的健身垂类迎来了声量的全面爆发。
数据显示,室内运动用户中,健身运动馆和居家练习的比例几乎持平。庞大的兴趣人群推动了健身内容垂类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备,平台、品牌与内容生产者共同搭建专业的内容体系,以此来满足不同健身用户的分层需求。
庞大兴趣人群
推动健身内容发展
2020年开始,疫情对我国的健身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上游生产、中游物流、下游健身房等各个产业环节都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全民居家的大环境下,人们居家健身需求激增,在线云健身成为了运动的新风尚。
在云健身热潮的席卷之下,线上内容平台的健身垂类迎来了声量的全面爆发,主播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刘畊宏、辰亦儒等明星通过自身人气拉动直播间流量,“街健呆木头”等娱乐达人通过娱乐化的健身内容吸引用户眼球,还有专业的运动健身教练带来硬核的健身教程……各大内容平台的运动健身内容多点开花。
根据平台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B站体育创作者规模同比增长超7成,抖音健身博主同比增长208%。其中,刘畊宏成为了众多新晋主播的代表,2022年4月,其抖音十天涨粉3000万,目前粉丝量突破7000万,成为了社媒顶流之一,获得了众多“刘畊宏女孩”的喜爱。
数据监测机构克劳锐发布的《线上运动健身研究报告》显示,运动环境成为了影响相关用户运动健身行为的重要因素,近7成的用户选择室内运动,其中54.7%选择健身运动馆作为室内场景,45.3%选择居家练习。
庞大的兴趣人群推动了健身内容垂类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备,平台、品牌与内容生产者共同搭建了免费到付费、简单到专业的内容体系,以此来满足不同健身用户的分层需求。
线上健身带来
“吃穿用练”新需求
线上运动健身仍然与人们生活中的“吃、穿、用、练”的产品产生关联。
其中,功能性饮食是“吃”的代表:增肌用蛋白分解、保持体力电解质水类、增强体能氨基端类等健身相关食品饮料受到关注;“穿”则体现在健身服饰方面,速干运动套装、跑步鞋等都是“装备党”必备;“用”的健身装备包括便携式跳绳、瑜伽垫、家用跑步机、智能电子设备等辅助健身工具;“练”的则是线上健身课程,健身知识、直播、定制课程等由浅入深,覆盖新手小白也能满足健身达人。
调研数据显示,影响消费者对功能性饮食、服饰、运动装备以及运动课程的消费主要因素分别落在功效、舒适性、实用性、效果与外观上,价格仍具影响力但并不是主导因素,相关用户对于品牌本身关注度也并不高,这使得一系列小众品牌有了发展空间。
与健身相关的上述产品中,功能性饮食有向着零食化发展的特点,一是能够帮助产品破圈,二是引领非健身用户培养运动健身饮食习惯。例如即食鸡胸肉、功能气泡水、代餐奶昔、蛋白棒零食等,圈粉的绝非仅仅是健身人群。继续“进阶”,肌酸、锌镁片、蛋白粉、增肌粉等就是健身人士的专属了。
运动服饰方面,传统品牌开始推广服装黑科技,比如全新科技材料应对高强度训练,设计与工程学结合让运动鞋实现轻松穿脱。新潮品牌则通过强化调性突出重围,例如lululemon将高尔夫、海上运动、爬山等用户喜爱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推广内容中,收获了健身人士的关注与认可。与此同时,运动服饰与装备相关的种草内容也受到相关用户的青睐。速干、排汗、透气成为了各大平台搜索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用户也会主动搜索运动设备的测评与体验内容,美观与实用成为促进消费行为产生的核心因素。
运动装备通过智能化拓展运动边界,通过智能化设备监督人们的健身行为及健身效果,以及健康监测,满足用户多样需求。
线上运动课程方面,用户诉求聚焦减脂塑身,简单易上手是课程内容特点。值得关注的是,健身操、拉伸、瑜伽、HIIT等设备要求低、动作容易学习、难度小的课程更适合线上,而增肌训练、拳击格斗等对设备要求高、需要专业指导、难度大的项目还是适合线下。
“健身+”概念
延展更多可能性
用Switch健身环在家边玩边“暴汗”的vlog内容曾在社交媒体刷屏,对着镜子上“私教课”的健身魔镜也一度成为健身领域的“黑科技”代表,头戴VR眼镜沉浸式体验运动项目也成为新的潮流——“健身+”概念开始为运动健身延展更多的可能性,游戏、VR、新智能设备等产品凭借强交互性融入到了运动健身领域,赋予了产品生活化的气息,为产品调性带来了新的转变。
此外,当下各大平台的运动健身内容,减脂瘦身、动作训练等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门槛较低,能够激发运动兴趣,更受大部分用户的喜爱。但当用户持续健身一段时间后,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运动健身方向,开始横向探索多类别的运动健身内容,这时居家环境就无法满足更加专业的运动健身需求了,高阶运动训练仍要回归线下。
业内人士认为,在健身用户逐渐专业的需求之下,单纯的云健身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未来健身行业依然会回归线下,逐渐形成线上线下相互影响,互惠互补的成熟市场生态。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