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孙正义并未向三星提出投资ARM建议?IPO或是其更优选择

  • 2022-10-09 10:09:41 北京 作者: 戚夜云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三星拟收购软银集团旗下芯片IP设计公司ARM一事,或已实质性破灭。

      据路透社援引韩国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4日,软银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与三星掌门人李在镕( Lee Jae-yong)进行商谈,讨论了Arm和三星电子之间的长期合作,但没有提议三星投资ARM。

      业内预计,三星拟收购ARM的计划已正式告吹。

      由于三星拟收购ARM案未跳出英伟达收购失败的框架,这样的结果仍在业内人士的预期之内。韩国媒体Infostock Daily援引一位知悉收购案细节的官员消息称,双方会晤后就对前景感到悲观。

      “我们难以克服收购案面前几大关键性障碍,于是选择放弃。”这位官员称,来自各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查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原计划参与三星联合收购的某家企业,缺席了此次与孙正义的会谈。

      2016年,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2020年,软银集团计划将ARM出售给英伟达时,就因监管部门的反对而流产。随着三星收购ARM的动议再次搁置,ARM或只剩下IPO的道路可走。

      受地缘政治以及科技股大跌等多种因素影响,ARM上市之路仍然面临上市地点与时机多重考量。

      ARM,目前是英国仅存的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技术公司。为了挽救英国半导体芯片产业,英国新一届政府也在积极推动ARM在英美双重上市。路透社最新消息称,英国部长以税收和研发投资等优惠政策在游说软银集团。

      考虑到更高的估值,美国纳斯达克是孙正义最为理想的上市地点。今年6月,孙正义在软银第42届股东大会上直接表示,ARM客户多数在美国硅谷,很可能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过,由于英国政府正在积极介入,上市地点仍然充满变数。

      此外,全球IPO市场陷入停滞,也影响着ARM能否以600亿美元估值进行IPO。

      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全球IPO趋势报告》,2022年上半年,美国两大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分别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75%和94%。截至发稿前,费城半导体指数报收于2356.75,今年下跌28%。

      数据显示,英伟达2021年营收269亿美元,净利润为97.5亿美元,当前市值为3000亿美元,市盈率为38.84倍;ASML在2021年营收为210亿美元,净利润为66.62亿美元,当前市值1748亿美元,市盈率为29.69倍;AMD的2021年营收为164亿美元,净利润为31.62亿美元,当前市值943.41亿美元,市盈率为30.14倍。

      而ARM在2021年的营收为27亿美元,净利润为10亿美元。

      虽然估值体系存在差异,若以半导体产品与设备类目前十大美股的市盈率中位数18倍为参照,ARM的估值约为180亿美元,最高若对标英伟达38.84倍的市盈率,那么,ARM估值最高为380亿美元。

      ARM这一数字与此前英伟达拟收购价一致,但却与孙正义600亿美元的预期相去甚远。

      近日,孙正义在透露ARM的IPO进展情况时表示,由于当下IPO市场较为疲软,根据市场情况,软银正在研究2023年内的最佳时机。

    (责任编辑:王擎宇)

    猜你喜欢:

  • 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增强精神障碍患
  • 全国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进展 依法取缔
  • 中国残联召开残疾人社保座谈会 积极有序探索多层
  • 将文博单位纳入消防监管重点对象
  • 嘉士伯天目湖拉罐车间获“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认
  • 天宝营养IPO:报告期净利润波动大 短期偿债压力大“
  • 科峰传动吴俊峰当选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
  • 雅培捐赠价值超1680万元医学营养品 为一线医务工
  • HPE推出零信任网络与私有云运维解决方案,重新定义
  • ​Covation Biomaterials瑞讯生物材料在中国国际
  • F5《2025年应用战略现状》报告:AI 落地加速,企业战
  • 达索系统:用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 《和·国粹流芳》京剧文化艺术展暨《和合·国粹·
  • 来自Arburg(阿博格)的线性机械手系统 专为亚洲市场:
  • 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推出全新虚拟私有云
  • 2025达索系统企业转型智造论坛系列活动全国巡回开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5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