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正文
  • 医美选择须谨慎

  • 2023-09-05 15:53:42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来源:劳动午报

      医疗美容机构宣传五花八门,项目名称让人眼花缭乱,爱美人士往往盲目追求美容效果,而忽略了医疗美容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发出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医美”选择须谨慎,自信健康才是美。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做医疗美容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了解并谨慎选择:

      “三查验”辨真伪

      正规经营有保障

      查验机构资质。根据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同时须在诊疗范围内明确医疗美容项目,仅仅取得营业执照,但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疗范围内没有医美项目的,都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消费者在选择美容院时应先查验其主体资质,“证”“照”齐全才是正规的医美机构。

      查验医师资格。进行医疗美容项目之前,请确认给你诊疗的医生是否有执业资格,只有拥有执业资格且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的医师,才可以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其他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服务,消费者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查询医生执业注册的信息,认准有资质的医生进行诊疗。同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还应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且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才能成为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其他执业医师需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方能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查验产品批文。要了解医学美容机构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是否已经依法注册,进口药品或医疗器械必须有中文标签及说明书。医疗美容使用的产品,如果是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的,如注射用透明质酸钠(俗称玻尿酸)等,包装上应有医疗器械批准文号;按照药品注册的,如肉毒素等,包装上应有药品批准文号。消费者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s://www.nmpa.gov.cn查询医疗器械或药品真伪并核实相关批准文号。

      “四谨慎”防风险

      理性选择不冲动

      谨慎开展美容项目。医疗美容项目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操作失误或不规范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后果。而医疗美容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产品,即使是由有资质的医生正确操作,也可能因消费者的个体差异导致一定几率的不良反应发生。

      谨慎选择预付式消费。当前医疗美容行业使用预付卡的情况较为普遍,一旦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发生突发事故,导致经营难以为继,那么撤店、跑路就成为大多数经营者选择逃避义务的方法。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当优先考虑资质健全、规模大、信誉好的机构,一次性购买预付卡的金额不宜过高、周期过长。

      要详细了解预付式消费服务内容等条款,明确办卡费用、使用期限、适用项目及退款、转让条件等,签订协议,不能只听商家的口头承诺;每次消费时,要问清消费金额,掌握预付卡的余额,并尽可能的留取消费凭证,防止预付卡金额被额外扣减。

      谨慎甄别套路贷款。目前,整形大多是不在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的,消费者要确保自己有支付所有费用的经济能力。虽然目前还有整形分期贷款,但“医美贷”乱象也经常见诸报端,有些违法的“医美贷”将美容与高额债务捆绑在一起,通过砍头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设下连环套,使得消费者落入高额负债的陷阱中。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对于计算方式复杂难懂的“医美贷”应提高警惕,避免不慎落入其编织的罗网。

      谨慎对待审美差异。审美本就是主观感受,任何人的美都是独一无二的。医疗美容只是一种医疗技术手段,再好的技术也只能起到改善作用。相比认定“整得好看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在内心建立健康的审美观、理性的消费观、积极的价值观,通过努力拼搏、奋斗实现的美丽人生将更为持久。

      “一留存”护权益

      合理维权有证据

      消费者应当留意医疗美容机构开展项目和收费的公示,消费后索要发票(或收据),还需要保留好术前术后照片、沟通记录、服务合同、手术过程医师签字单据等。如出现消费纠纷,根据证据及双方的约定、合同权利与义务,与医疗美容机构协商,协商不成,也可拨打12345或12315进行投诉举报,或向当地消委组织反映,组织调解。如遇医美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如遇医美机构使用医疗器械、药品等的质量问题,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若医美机构涉嫌非法行医、造成严重损害后果(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性障碍)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若协商调解不成,也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齐一)

    猜你喜欢:

  • 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增强精神障碍患
  • 全国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进展 依法取缔
  • 中国残联召开残疾人社保座谈会 积极有序探索多层
  • 将文博单位纳入消防监管重点对象
  • 嘉士伯天目湖拉罐车间获“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认
  • 天宝营养IPO:报告期净利润波动大 短期偿债压力大“
  • 科峰传动吴俊峰当选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
  • 雅培捐赠价值超1680万元医学营养品 为一线医务工
  • 文化+科技+教育:艾上AI邓亚受邀出席2020首都文创产
  • 进博会的另一种打开方式,MAYORA迈大集团承包你的零
  • 氮化铝基大功率混合电路厚膜材料
  • 案例精选: “小步快跑”让城商行“看见未来”
  • 东方瑞俪国际洗衣:开家干洗店,干洗店加盟都有哪些行
  • 精洗柔烘,小天鹅本色系列洗烘套装送你新年新气象
  • 美的携手国美再次开启慈善捐赠 美美之约,大爱行动
  • 杜尔电热车身烘房采用独立、环保设计,可显著减少二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