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8日讯(记者 畅帅帅)近期,中国经济在多个领域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消费、民营经济、金融债券市场等领域的稳步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蓬勃动力,国际社会也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充满信心,多个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外贸发展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据海关总署7日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我国进出口3.7万亿元,增长1.2%。其中,出口2.1万亿元,增长1.7%;进口1.6万亿元,增长0.6%。前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进入四季度,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进出口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反映出口、进口订单增加的企业占比均有提升,实现全年外贸促稳提质目标的基础更加坚实。
此外,国铁集团消息显示,今年1—11月,中欧班列累计运量已超去年全年,运量持续大幅增长,凸显我国外贸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具体来看,前11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19%,其中,运量已超2022年全年总运量。
快递年业务量破1200亿彰显消费活跃
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12月4日18时,一件从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递包裹,成为2023年第1200亿件快件。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突破1000亿件,目前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
“快递业务数据的增长来源于居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表示,快递业务量也是观察中国经济运行动向的重要实物量指标之一。与去年相比,快递业提前一个月超越了去年的年度规模。第1200亿件快递的送出,体现出线上商业热点正在成为多样化消费需求扩展的一部分,“线上购物”“互联网+”“数字+”等消费新模式呈现出新的发展动能,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态势仍在延续。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债市
在金融债券市场方面,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2023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量近1万亿元。其中,10月份外资净买入量已超过2000亿元;三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债量保持快速增长,其中10月份增持近400亿元,预计11月份增持或达到2500亿元。业内表示,这表明中国债券市场对于境外投资者具有吸引力,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3.3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了近200%。
房地产市场政策利好效应逐步释放
12月6日,一线城市11月二手房交易数据陆续披露。根据相关机构披露的数据,四个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相比10月份均有所上涨。其中成交量上涨幅度最高的为北京市,达17.8%;上海二手房合计成交16173套,环比上涨约7.12%;广州二手房网签10182宗,环比增长8.77%,同比增幅达到83.69%,这也是时隔7个月后交易量再度破万;深圳二手房住宅成交3133套,环比上涨12.9%,同比上涨44.5%,创下7个月以来新高。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中国网财经,此次一线城市二手房拉升,具有重要的信号意义。二手房成交数据拉升充分说明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利好效应在逐渐释放。同时二手房交易活跃也为明年新房认购提供了比较充裕的资金,利好新房市场活跃。对于中介行业等也产生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提振中介机构的信心。
政策助力民营经济稳中向好
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期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人介绍,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文件发布以来,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落地实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数据显示,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20.24万亿元,增长6.1%,占我外贸总值的53.3%,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成为稳外贸的亮点。其中,出口13.62万亿元,增长5.3%,占出口总值的63%;进口6.62万亿元,增长7.6%,占进口总值的40.5%。
消费、进出口等各方面的积极表现不断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国际社会同样也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将增长5.2%,高于上次预测的5.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最新预测显示,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5.4%,2024年将增长4.6%,相比10月的预测值均上调了0.4个百分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