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正文
  • 中智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需聚焦“三个新”

  • 2024-05-09 16:31:32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新质生产力作为服务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和内在要求,其形成与发展脱离不了具体领域的产业发展。中智集团所属人才评鉴从新方向、新角色、新模式视角出发,探索国有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把握新方向:聚焦产业发展目标、快速捕捉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方向

      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应把握哪些方向?

      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发展要求,不仅要加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发展未来产业,还要立足当前产业发展实际,通过技术突破、管理革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发展手段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强化基础研究向市场应用推广,开辟原始创新“新赛道”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要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自身产业理解力与市场敏锐度,围绕产业链发展目标主动布局创新链,统筹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主体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提升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加速驱动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开拓与发展离不开突破性、颠覆性创新成果及其应用,这不仅要求各类主体在基础共性技术突破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也对新兴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能力”、科研院所“科研创新能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在产业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中的聚合效应,打通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快速通道,为产业发展进军未知领域、开辟产业新赛道奠定创新能力基础,方能支撑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赛道的探索深化。

      2.聚焦创新成果应用研究再升级,探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基础。各级主体要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放弃传统生产力的优势积累,需充分尊重生产力现有水平及其成效,加大创新成果应用研究的投入,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挖潜组织生产力发展的更多可能。

      在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市场应用设计方面,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建设,立足全产业链发展需求,盘点、评估、推广、应用那些束之高阁、价值发挥受限的创新成果,通过成果交流、资源共享、模式互通探索形成推动产业发展跃迁的产业联盟或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及应用再升级研究,为国家重点布局的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引擎。

      3.开展数字智能跨界融合新模式,另辟蹊径创新产业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技术、新手段的引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跨行业间的技术和数据呈现融合发展趋势,形成了许多新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且随着新兴科技手段逐步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商业运营方面的应用场景愈发多元、使用内容愈加深入,为产业发展突破传统商业模式提供了科技基础,为新质生产力的跨界融合、多维发展提供了可能。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生产手段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颠覆。大数据、AI等不仅能打破企业经营“经验模式”“决策模式”的藩篱,逐步成为经营管理、商业决策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企业也正在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来优化运营管理、预测市场趋势,为产业业态突破、优势资源整合提供数据网络支撑。以数字智能为基础的跨界融合为产业带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以智能化手段提升了企业经营的敏锐性与灵活性,也通过数智化技术、设备等的引入,为企业联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科技赋能。

      布局新角色:夯实各级主体地位、激发新质生产力锻造新产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应倚仗于哪些关键角色?

      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级产业集群的锻造者,须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探索推进产业链发展雁阵格局,探索形成以“链长领航-链主协同-专精特新补位”为发展结构的产业链角色分工格局,重点解决“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问题。


      1.发挥“链长”行业领军作用,统筹、规划产业格局,规避“一哄而上”

      要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重视产业链“链长”企业的领军作用,科学布局、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目标及蓝图,协同政府相关单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形成行业发展规范约束,明确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相关企业合理布局主业目标,有序推进发展生态,避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盲目延链投资和重复补链建设,出现资源内耗型“一哄而上”现象。

      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共同关注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大力支持“链长”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发挥产业链“链长”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前沿水平,结合产业发展目标,协同产业优势资源,引领激发产业原始创新能力,统筹落实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发挥“链长”企业在产业链发展格局中的行业领军作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向,持续推动产业技术革新,力促将所在产业链打造为国家级产业集群。

      2.发挥“链主”区域龙头作用,集中区域优势资源,规避“区域无效内耗”

      要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作用,需充分挖潜我国各区域内资源优势、地理优势、物资优势等,有目标、有秩序地集聚区域优势资源,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各地政府需立足国家产业布局情况,把握区域优势,明确区域产业发展重心领域,扶持地方产业骨干力量,发挥区域创新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实施“补链”“强链”行动,支持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目标。

      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各地政府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重心,遴选、引导、激发区域龙头企业“链主”领导作用,有效规避区域内部的“无效内耗”“无效竞争”,实现产业集群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发挥区域内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支撑作用,整合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资源、小微企业,联合周边区域开展优势资源协同,形成区域产业发展联盟,集中区域优势资源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3.激发“专精特新”企业补充作用,用好独角兽关键成果,弥合产业空白区

      要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补充作用,就必须关注行业或产业发展中“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在产业空白区的关键推动作用及产业闭环补充作用。发挥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优势、创新优势,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探索产业空白区,蓄力攻坚,研发出产业发展所需关键创新成果,或定制出产业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全面优化提升方案。

      积极引进外部优质单品冠军企业,鼓励并引导区域内“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在垂直领域的深耕发展,推动形成极具产业特色、行业属性的专业组织机构,靶向支撑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区域纵深领域的专业发展。从国家、地方政府宏观政策支持方面,统筹构建成果共享机制,鼓励独角兽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分享其成功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和扩散,通过有偿的技术合作、成果共享等方式,快速补充产业发展关键区的创新成果,通过产业垂直领域纵深发展步伐,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速度与质效,引导产业集群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领域发展。

      打通新模式:找准自身主业优势、因业制宜突破产业新发展模式

      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应聚焦哪些具体行径?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企业要在整体发展布局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有目标、有计划、有思路地推进自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从“找方向”“定策略”“盘资源”“探模式”入手,层层深入,拆解明确企业重点发展方向,立足全局,定向加速自身新质生产力发展。


      1.找产业方向:从“因地制宜”到“因行业制宜”,甄选赛道

      “加速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企业当前努力探索的目标方向,在具体推进中,要规避盲目“加速”,形成自有“标签”,要立足所在产业领域发展实际践行“因行业制宜”专业差异化竞争理念。

      具体而言,企业需充分开展自身产业定位分析,结合行业产业目标、区域战略定位,积极开展顶层设计、规划调整、主业管理、产业革新等方面工作,明确自身优势领域,把握企业“创新”特征,甄选“企业优势区”“产业需求区”的交叠区域的发展赛道,充分考虑所在区域资源优势、禀赋优势等,同时考虑所在行业发展趋势、竞争态势、市场走势,明确自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赛道。

      2.定发展策略:规避盲目“强出头”或“鸵鸟躲”,精准定位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革新,所以企业在加速发展自身新质生产力的当下,需首先开展“内视”分析,对企业现有的技术实力、创新基础、市场份额、专业品牌等竞争优势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上下游中的角色定位,聚焦核心业务,在核心业务方向或关键产业环节上集中资源投入,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模式创新,形成专业化的竞争优势,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明确企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方向后,通过行业研究、市场研究、专家研究等方式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基于核心竞争力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立足差异化发展策略,集中优势资源到企业最擅长且最具市场潜力的发展领域,在保持业务专业精深的同时,探索形成业有所长、独具特色的生产力发展新模式。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在企业核心业务方向上精准发力,避免在不擅长的专业赛道上逞强出头,也规避过于保守而错过自身主业优势的发展良机。

      3.盘内外资源:由“自主创新”延展“集成创新”,整合资源

      在差异化发展策略的指引下,企业在定位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重点方向后,要充分利用产业链上下游科技创新资源,甚至积极探索国际前沿水平产业资源,开展外延式协同合作,积极迁移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自主创新”延伸到“集成创新”领域,从“点状突破”到产业链的整体创新突破,激发全产业链的创新潜力,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在甄选赛道上,首先,识别上下游市场关键发展需求,找准自身阶段和角色定位,聚焦“主业方向”与“创新基础”交叉模块,发挥自身科研专项成果、冠军单品服务等专业影响力及其对产业反哺能力。其次,通过国内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联盟,国际范围的技术引进、技术并购,立足产业发展前沿需求,获取内外部先进技术资源,加强企业主业方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一批核心成果、关键技术,提升自身在专业赛道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在关键领域的管理革新投入,强化新工艺、新手段、新设备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流程优化、管理升级的发展推力,保障生产效率、质量双提升,塑造质量一流、品质一流的拳头产品。

      4.探发展模式:从“创新+”生产力三要素入手,探索发展范式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落到企业实际管理情景,离不开在“人”和“物”两个方面的创新探索、管理升级。结合“创新+”的模式,探索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发展新范式。通过“创新+”的模式,企业可以系统地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实现生产力的新质提升和持续发展。

      企业要立足自身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新方向,盘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现状与物力资源水平,对标适应市场发展、满足行业前沿需求目标,明确当前“劳动力”“劳动资料”水平与支撑创新发展目标达成间的差距。在“创新+劳动力”层面,首先,明确组织发展亟需关键人才是“科技创新人才”,还是“成果转化人才”,还是“一线生产人才”,进而靶向梳理关键人才能力素质与前沿发展目标间的缺口,引入“创新资源交流”“知识更新行动”“技能提升培训”等方式方法,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提升关键人才队伍水平。在“创新+劳动资料”层面,立足行业前沿,把握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卡点、阻点,引入新技术,汰换新设备,迭代新工艺,推动组织产能提升、质量升级,推动生产线智能升级,引进AI、物联网等先进供应链技术,打通“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监管模式,积极构建企业生产经营创新生态。在“创新+劳动对象”层面,立足主业及其辐射范围,从精度、广度上推进劳动对象走向“更广更深更精”空间,甚至进入“非物质”劳动对象生产范围,如加速“信息流”数智化服务模式探索。

    (责任编辑:王晨曦)

    猜你喜欢:

  • 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增强精神障碍患
  • 全国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进展 依法取缔
  • 中国残联召开残疾人社保座谈会 积极有序探索多层
  • 将文博单位纳入消防监管重点对象
  • 嘉士伯天目湖拉罐车间获“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认
  • 天宝营养IPO:报告期净利润波动大 短期偿债压力大“
  • 科峰传动吴俊峰当选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
  • 雅培捐赠价值超1680万元医学营养品 为一线医务工
  • 文化+科技+教育:艾上AI邓亚受邀出席2020首都文创产
  • 进博会的另一种打开方式,MAYORA迈大集团承包你的零
  • 氮化铝基大功率混合电路厚膜材料
  • 案例精选: “小步快跑”让城商行“看见未来”
  • 东方瑞俪国际洗衣:开家干洗店,干洗店加盟都有哪些行
  • 精洗柔烘,小天鹅本色系列洗烘套装送你新年新气象
  • 美的携手国美再次开启慈善捐赠 美美之约,大爱行动
  • 吹出智慧健康新风,TCL小蓝翼P7新风空调柜机让你告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