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明星独角兽柔宇科技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案。6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于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定于9月13日上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早在2018年,柔宇科技发售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引发关注。彼时,公司估值一度达435亿元,并试图在科创板上市,但2021年2月又撤回了上市申请。
根据柔宇科技披露的财务数据,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三年半的时间里,公司累计实现5亿元营收,净亏损却接近32亿元。
法院裁定受理
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6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管理人。
来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公告称,柔宇科技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该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未在上述期限内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对此前已进行的分配无权要求补充分配,同时要承担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所产生的费用。未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柔宇科技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柔宇科技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定于2024年9月13日上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柔宇科技旗下两个全资子公司柔宇电子和柔宇显示的破产清算案也被裁定受理。
今年3月,外界传闻柔宇科技破产,公司于4月1日发表声明称,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破产传闻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存在3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29.87亿元。此外,18个历史终本案件被执行标的总额达1.04亿元,未履行比例达99.9%。与此同时,柔宇电子被执行总金额超27.65亿元,柔宇显示被执行总金额超29.55亿元。
曾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
柔宇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刘自鸿,被外界称为“天才少年”。公开资料显示,刘自鸿于1983年出生,2000年高考以江西省抚州市理科第一名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并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2006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并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于2009年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与合作伙伴在深圳共同创立了柔宇科技,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一家柔性显示屏及传感器研发商,公司曾自称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固定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企业。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全球最薄仅0.01毫米厚的彩色柔性显示屏,引发关注。
2018年6月,柔宇科技发布消息称,深圳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总投资约110亿元的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2024年5月,据柔宇科技官微消息称,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量产线一期投资约10亿美元。
2018年10月,柔宇科技发售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来源:柔宇官微
2019年,因为小米高管的一句“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引发了小米与柔宇相关人员之间的“口水战”。
一位手机产业链人士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当时,尽管柔宇推出了折叠屏手机,但出货量不多。
明星独角兽上市未果
实际上,柔宇一直受到诸多质疑,但曾备受资本追捧。天眼查显示,从2012年获得深创投和松禾资本A轮投资开始,柔宇科技共获得12轮融资。柔宇科技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60亿美元(目前约合435亿元人民币)。
胡润百富榜网站显示,2020年,刘自鸿以145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位。2022年该榜单已无刘自鸿。
早在2019年市场传出柔宇科技将赴美股上市,最终未能成行。2020年柔宇完成上市辅导工作后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刺。然而2021年2月,柔宇科技却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截至申请IPO前,柔宇科技的股东囊括了中信资本、深创投、松禾资本、招商资管等知名机构投资者。
柔宇科技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5亿元营收,净亏损却接近32亿元。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
近年来,柔宇科技多次被曝出欠薪。今年5月28日,柔宇科技发布澄清公告称,“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不是自主原创”“产线良率低,设备落后,无法量产”“技术落后,所以没有大客户,只做哗众取宠的样品”等言论是不实言论。
柔宇科技还称,无论申请上市与否,公司始终在竭尽全力寻求更好的发展,负责任地面对所有挑战和困难,从未躺平或主动申请破产。例如,近两年,数位投资股东和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个人多次主动借款合计两亿多元给公司,用于解决员工薪资和维持产线基本运行等问题。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