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从严打击违规减持

  • 2024-06-11 10:41:26 北京 作者: 魏钊攀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证监会日前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对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股份减持行为作了进一步规范,旨在回应市场各方关切,通过扎紧减持制度“篱笆”,不断强化对股东、董监高减持行为的监管,以更好地维护资本市场的良好交易秩序。

      如果说新“国九条”的重磅面世开启了资本市场“严字当头”的新篇章,那么此次《减持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就是将“加强交易监管,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贯彻到底的雷霆行动。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因违规减持被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某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因违规减持被罚没近5000万元,多家上市公司自发披露股东或董监高违规减持公告……去年以来,证监会不断压实市场各方责任,对该类违法行为坚决“亮剑”,释放出严监严管的强烈信号。

      对业绩稳定、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而言,大股东因个人资金需求进行股份减持本无可厚非,也是其聚焦主业、推动公司长远发展的合理回报。但个别上市公司打着“上市圈钱”的算盘,上演离婚式减持、转融通出借、假借大宗交易减持等各类“减持大戏”,不断刺痛市场和投资者的神经。因此,推动建章立制、弥补监管漏洞,成为证监会从严打击违规减持的重要方法论。

      从《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到《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再到被市场誉为“史上最严”的《减持管理办法》,近年来,监管部门着眼于加强法治供给、消除监管盲区的迫切需要,规制各类违规减持行为的制度“篱笆”越扎越紧,向市场传递鲜明信号,也为执行端的高效监管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判断标准。

      随着此次减持规则的修改完善,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行为有望被进一步规制,以规章形式发布的新规也将大大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稳定性。只有将制度层面的“震慑力”转化为监管实践的“战斗力”,才能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稳定市场信心。

      一方面,要打足监管的“提前量”,通过加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的教育培训,强化合规意识,不再让“不熟悉规则”“操作失误”之类的诡辩成为违规减持的“挡箭牌”,压紧压实“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要强化执法震慑,用足用好规则赋予的监管权力,综合运用自律措施、行政监管措施、行政处罚等多种手段,对各类违规减持行为精准识别、严肃追责,不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李春晖)

    猜你喜欢:

  • 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增强精神障碍患
  • 全国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进展 依法取缔
  • 中国残联召开残疾人社保座谈会 积极有序探索多层
  • 将文博单位纳入消防监管重点对象
  • 嘉士伯天目湖拉罐车间获“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认
  • 天宝营养IPO:报告期净利润波动大 短期偿债压力大“
  • 科峰传动吴俊峰当选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
  • 雅培捐赠价值超1680万元医学营养品 为一线医务工
  • HPE推出零信任网络与私有云运维解决方案,重新定义
  • ​Covation Biomaterials瑞讯生物材料在中国国际
  • F5《2025年应用战略现状》报告:AI 落地加速,企业战
  • 达索系统:用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 《和·国粹流芳》京剧文化艺术展暨《和合·国粹·
  • 来自Arburg(阿博格)的线性机械手系统 专为亚洲市场:
  • 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推出全新虚拟私有云
  • 2025达索系统企业转型智造论坛系列活动全国巡回开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5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