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平台日渐兴盛的今天,便捷的网上购物几乎成为大部分民众的“刚需”。退货运费险(以下简称“运费险”)应运而生,其初衷是为缓解民众在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的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但却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并加以利用,成为发家致富的“法宝”。
据记者观察,近日,不仅“运费险被薅成生意”的词条冲上热搜,还有多地司法机构公布有关运费险的骗保案件,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判处刑罚。为何运费险能被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怎样让保障消费者和商家利益的这一保险工具发挥应有作用?《金融时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职业退货人的“生意经”
“最近我发现店铺有些不正常的现象。”山东电商从业者李女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有一位买家同款防晒面罩买了5个颜色,分5单拍下,我发信息询问,对方根本不回复。货到之后对方立即申请退货,没多重的东西又都是分单寄回,而且明显连包裹都没拆过。我当时就觉得有问题,后来查看发现每一单运费险能赔他11块钱,5单能赔55块钱。而在有些地区,寄快递可能花一两元,这一买一退对方一次净赚差价好几十块钱。
记者采访中发现,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近期很多商家都在痛诉自己被恶意退货骗运费险的遭遇。大量异常退单让本就利润不多的店铺,营业额一跌再跌。
很多人初听到靠运费险赚钱的营生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我们这里寄一单快件都要8元或十几元,运费险保额也不多,为什么还能有人为这点蝇头小利下如此大的功夫?”有消费者不禁发问。
事实上,虽然瞄准这个差价来薅羊毛不道德,且费时费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跃跃欲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拼的是规模和链条作业。
首先,是要与熟悉的快递公司打好配合。记者发现,在一些网站平台上能看到不少教人如何“薅运费险羊毛”的攻略。比如,一家私人物流公司经营者在宣传语中这样写道:运费险退货有门道!假如你购买的商品有运费险,不要点商品页面上的“上门取件”退货,正确的做法是选“自行寄回”,然后从我们这里下单。如果运费险赔付是15元,我们寄快递只花4元,剩下11元全部是赚到的!有了快递公司与“羊毛党”的勾结,这门骗取运费险的“生意经”基本就成了。当然快递公司也是要分成的。据一位物流公司老板透露,运费险能赔付的金额越高,向买家收取的费用就越高,同时双方能赚取到的差价也就越多。
其次,为了可以规模化作业,赚得更多,部分“职业退货人”甚至租赁了仓库。此前有报道称,两位商家因被骗运费险感到气愤,于是按地址找上门,竟然发现这些不法分子租了一整个仓库用来堆放等待发货处理的商品。假如他们一天买一万单,按一单赚取运费险差价4元计算,单日可获利4万元,一个月可达120万元,一年赚过千万元,相当于一家中型企业的年利润。
运费险为何被钻了空子
退货运费险,是指网络购物中买家或卖家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用,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发生退货时的单程退货运费承担赔付责任的保险。该种保险最初由华泰财险在2010年推出,此后又有人保财险、国寿财险、众安在线等多家保险公司涉足。众安在线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该公司的退货运费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64.68亿元,较2022年增长超30%。
对于商家而言,运费险本该是选择性投保。但今年6月,某女装品牌创始人公开发表文章直指某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将退货运费险逐渐变成了强制性要求,推高退货率,产生了大量的无效订单,大大增加了商家的经营压力。
多位商家向记者反映,以往平台搞大促活动,可自行选择是否提供运费险。但随着服务越来越“卷”,部分电商平台开始强制卖家附赠运费险,除了传统大促,日常活动也会有这样的门槛。
上述女装品牌创始人向《金融时报》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服装行业一笔退货订单,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要付出成本约15元,等于商家的广告费,包装物料、快递费的投入直接打水漂。如果按照销售额1000万元,客单价200元,保守算40%退货,损失成本高达30万元以上,连带成本每月损失过百万元。
在保费方面,据记者了解,退换货情况与商家缴纳的保费挂钩。根据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蚂蚁保官网信息,商家购买运费险需要支付的保费,以购买时点前3个月内的交易及退换货情况为基准估算。也就是说,退换货率越高,商家要支付的保费也越高。有商家无奈地表示,由于虚假退货量增加,运费险的购买成本已经从过去每单三四毛钱上涨到了1元多。
聚焦运费险的产品设计与电商平台管理模式,其是否存在漏洞让骗保者有机可乘?
“退货运费险产品在设计上确实存在一定缺陷。”首都经贸大学农业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退货运费险是一款财产保险产品,理论上讲应当遵循损失补偿原则,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款不应高于其实际损失。但是,实际工作中为了操作简便,往往将退货运费险设计成为简单的定额赔付保险产品,这就给有不良企图的人提供了“薅羊毛”的机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国军认为,部分电商平台和保险公司对退货交易的真实性审核不够严格或者对退货频率等关键指标的监控不足。二者在防范保险欺诈方面的技术手段远远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脚步,未能在交易产生的第一时间就有效识别和阻止不法行为,对商家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我此前也以恶意退款、骗运费险理由向平台进行过投诉,百分之八九十的概率可以成立,虽然无法避免运费险保费上浮,但可以挽救首次品退率的增加。”李女士告诉记者。
有商家表示,平台会根据卖家退货次数、退货率等数据进行判定,若判定行为异常会限制其权限,严重的会被封号。但这些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注册一个新用户的成本非常低,“羊毛党”们会用批发来的号码不断注册新的电商账号,继续薅运费险。
骗保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
由于运费险骗保行为增多,很多商家已经开始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
近日,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渝水分局经侦大队办理的一起保险诈骗案在人民法院进行了审判。案件显示,2021年底,某购物平台负责人发现运费险出险率异常,便来到经侦大队报案。
经查,2020年底,犯罪嫌疑人廖某通过QQ群里得知可以注册抖音店铺开通运费险功能,虚构交易和物流订单,骗取运费险。2021年8月至11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廖某前后网购20余个注册好的抖音店铺,投保某保险公司运费险,随后网购100余个手机号注册抖音下单账户,通过虚假交易、退款退货的批量操作,虚构大量保险事故,致使保险公司退赔运费险30余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廖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与上述案例手段相似的运费险骗保案件不胜枚举。今年4月中旬,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公安局接到某电商平台报警,称有人通过虚假购物退货的方式骗取运费险。新田县公安局先后抓获犯罪团伙成员蒋某、雷某等3人,在抓捕现场查获作案用电脑及打印机14台、手机300余台、手机卡400余张、用于注册无货源网店营业执照90余张。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蒋某等犯罪嫌疑人分工合作,以网上虚假下单、购买有运费险商品后拒收的方式,骗取运费险70余万元。
合肥市消费者维权法律服务团成员、安徽年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尹梦娜表示,一些买家专门购买带有运费险的产品,收到货后便申请退货,提前与熟悉的快递公司谈好价格,支付远低于运费险赔付金额的运费,从中赚取差价。这种行为违背了电商平台提供运费险的初衷,不仅不道德,更涉嫌触犯法律。
“在民事责任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因此,买家以赚取运费险差价为目的故意买货后又退货的行为,属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有权拒绝理赔。”尹梦娜分析指出。
在刑事责任上,该行为还涉嫌保险诈骗罪,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保险诈骗罪中的第四种情形“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不仅直接参与的买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快递公司明知买家从事此项薅羊毛的行为,仍然与此类买家深度合作并给予快递费折扣,共同赚取运费险差价,则快递公司也同样涉嫌保险诈骗罪,与买家涉嫌构成共同犯罪,同样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科技赋能赔付机制更合理
法律武器是惩治违法获利者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除此以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平衡好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从根源上杜绝运费险骗保事件的发生。
运费险之所以遭到商家如此强烈的反对,是因为强制投保带来了较高的退货率,影响其经营利润。但这是否意味着运费险就不应该被鼓励投保?如果没有了运费险,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网购权益又如何得到保障?
就现实情况而言,尽管饱受运费险折磨的商家蒙受了损失,但在天平的另一端,消费者也同样充满委屈。网络购物,买家摸不着实物,全凭照片或视频选购商品。正因如此,经常会看到顾客愤然发问:如果不是常有商家以次充好、货不对板,大家又怎么会去费心费力地折腾换货退货?在矛盾尤为尖锐的女装销售领域,这种买家秀与卖家秀不符的问题则更为明显。有消费者忍不住吐槽:“买来买去,永远也买不到主播身上那款。”
天平的两端如何平衡?业内专家认为,运费险推出的初衷在于减少退货交易摩擦,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应是网购服务的“加分项”。目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进运费险赔付机制以及强化平台的管理措施,让运费险可以有效发挥应有作用。
李文中认为,要减少骗保行为,降低商家负担,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进。
其一,调整退货运费险简单定额赔付的条款,分地区动态确定赔付标准。为了配合规则变化,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际监控快递运费市场的变化情况,使得赔款额基本上与实际运费相当。
其二,商家提供免费退货服务时事先向买家提供合作快递公司名录,采用货到付运费的方式接收退货,同时退货运费险以商家为被保险人承保,不再将买家作为被保险人。如此再配合保费动态调整机制,买家也就没有动力利用运费险薅羊毛了。另外,如果买家恶意下单退货通过保险索赔,涉嫌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电商平台要加强对这种行为的监控,与保险公司建立沟通机制,共同对这种行为进行打击。
“解决骗保问题的突破口在于技术升级。”王国军表示,应加强保险公司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建立反欺诈监测系统,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准确地评估每一笔交易的风险水平,包括买家的历史交易行为、退货频率等。同时,在理赔流程上做优化,可适当加大人工审核环节的投入,针对可疑的理赔申请进行深入核查。
对于运费险的产品设计,王国军建议,设定更加合理的理赔条件和额度,避免过度赔偿导致的利益失衡,对于频繁退货的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理赔次数或降低理赔金额。此外,还可以开发多样化的运费险产品,如推出针对特定商品类别或特定网购活动时间段的产品。
“金融监管部门也要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明确界定运费险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及相应的处罚标准,加大对运费险领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威慑。”王国军说。
对于运费险骗保行为,目前已有保险公司探索采取针对性措施。
《金融时报》记者从一家财险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根据运费险业务特点,构建了“商家交易数据维度+买家交易维度+订单时间维度+收发货城市”的系统性风险管控体系,针对交易订单建立了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型,能够精准且及时发现异常订单,科学全面开展数据分析,筑起互联网保险的风险屏障。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公司的后台风控系统发现异常理赔数据,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持与电商平台的密切沟通,快速获取关键情况,协同平台整理业务数据,必要时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