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资管公司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陆续发布。
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披露的信息统计,今年以来,截至7月23日,共有16家保险资管公司登记资产支持计划38只,同比增加6只;登记规模达1337.27亿元,同比下降23.3%。
受访专家表示,登记数量和规模的变化反映了基础资产类别的变化。由于险资资产支持计划投资的基础资产类别由租赁金融、供应链等方向转向小微贷款、消费金融等相对具有“小额分散”特点的基础资产,使得年内资产支持计划出现了数量增加、规模缩减的趋势。未来,资产支持计划作为险资资产配置的转型方向之一,有望在数量和规模上继续增长。
基础资产类别不断拓宽
资产支持计划业务,是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设立支持计划,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面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的业务活动,常被称为“险资版ABS”,被定义为非标资产。
从规模来看,单支资产支持计划最高登记规模为70亿元,多数集中在10亿元至50亿元区间。比较来看,去年同期,单支资产支持计划最高登记规模为100亿元,多数集中在20亿元至80亿元区间。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保险资管公司有6家,最高达220亿元;而去年同期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在百亿元及以上的保险资管公司为9家,登记规模最高达320亿元。
截至7月23日,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6家保险资管公司分别为光大永明资管、大家资产、民生通惠、国寿投资、百年资管、平安资产,光大永明资管的登记规模最高。
从险资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来看,其范围呈现逐渐扩大的特征,从最早的金融租赁债权、供应链,逐渐扩展到制造业应收账款、城投保理债权、消费金融债权等10多个基础资产类别。
对此,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险资在资产支持计划的规模和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基础资产类别发生的变化。此前险资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基础资产多为租赁金融、供应链融资等方面资产,但近年来逐渐转向消费金融、小微贷款等基础资产。这些基础资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小额分散。它的单笔金额相较更小,而数量更多,因此今年的资产支持计划出现了小额多只的特点。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出于流动性的考虑,很多投资人有盘活存量资产的需求,因此保险资管机构也不断发掘新的资产类别来设立资产支持计划。
可满足资产负债匹配需求
近年来,险企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各保险资管机构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也包括资产支持计划。
在今年5月份施行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提到,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多种方式为特许经营项目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资产支持计划成为当前险企的重要转型方向。周瑾表示,长期以来,国内市场上可选择的长期资产相对较少,这与巨量保险资金运用的长期匹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而资产支持计划的期限普遍较长,可以满足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需求。从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分散的角度来看,资产支持计划与股票和债券等资产的相关性较低,因此配置资产支持计划是有利于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水平的。保险公司可通过多配置资产支持计划,实现拉长资产期限和改善资产负债匹配,分散组合风险,优化投资回报和现金流。
展望未来,黄大智表示,从长期来看,资产支持计划的规模和数量有望继续上升。一方面,在当前环境下,险资在房地产、地方债等项目的资金到期后,面临着投资转型的困境,而资产支持计划是险资重要的转型方向;另一方面,险资资产支持计划底层的基础资产类别和涵盖范围在逐年增长,为险资的投资提供了很好的转型选择。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