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正式实施已接近5个月。在此期间,“南向通”与“北向通”规模稳步增长,个人投资者数量也大幅增加。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基础优,居民财富体量大,“跨境理财通”业务为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撬动了跨境业务新增量,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跨境理财通”有望进一步促进离岸人民币业务增长。
2.0版落地以来持续火热
“跨境理财通”业务于2021年9月首次推出,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投资者通过区内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金融机构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跨境理财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
今年2月26日,《细则》正式实施,被称为“跨境理财通”2.0版。《细则》从参与机构、投资者准入、单个投资者额度、投资产品范围、跨境宣传销售安排等五个方面对原有机制进行了优化。
“跨境理财通”2.0版落地近5个月以来,资金“南下北上”双向奔赴,“跨境理财通”规模稳步增长,个人投资者数量也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24时,“南向通”已用额度188.33亿元,占比12.56%,剩余额度1311.67亿元。而对比3月7日,“南向通”已用额度仅69.38亿元。以此计算,此后4个多月来,“南向通”已用额度大增171.45%。
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者对优化准入措施反应热烈,开户人数激增,且以“南向通”的投资者居多。截至今年5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11.57万人。而在今年2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共有7.34万人。也就是说,三个月内,“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新增了4.23万人,增幅达到57.63%。
家在东莞的周女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她前期从银行客户经理处了解了“跨境理财通”业务,在其升级为2.0版后,“南向通”业务的内地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从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降低为“满2年”,前期未满足要求的她如今成了一名合资格投资者,购买了一款“南向通”理财产品。
开拓跨境财富管理蓝海
《细则》落地以来,具有“跨境理财通”业务资格的银行相继出招揽客,其中多家银行推出期限不长、利率较高的产品。
“跨境理财通”2.0版的业务有望撬动大湾区银行与券商跨境业务新增量。接受采访的金融机构表示,随着财富管理加速变革,跨境投资者的引入将倒逼机构提升产品竞争力,从卖方思维转向投顾思维,并促使金融机构融入国际化竞争。
记者获悉,不少粤港澳头部券商积极申请“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已提交了报备材料,并准备上线“北向通”与“南向通”产品。
粤港澳居民较为强劲的双向投资需求,令金融机构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北向通”方面,汇丰银行(中国)方面此前表示,将积极推进产品与服务升级,“北向通”投资产品会扩容,为客户提供更多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选择。在“南向通”方面,国泰君安国际选取了货币型基金、债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等产品进行了筛选和储备,并对货币型基金进行了重点关注。
招商银行研究院表示,“跨境理财通”实际业务开展面临不少挑战:一是现阶段各家机构主要以高息短期人民币存款吸引客户,短期存款到期后,客户留存率和转化率有待观察,产品接续能力将面临考验;二是“南向通”客户面临汇率波动担忧、认知门槛、两地产品投资逻辑差异较大等问题。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