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挤水分效果在7月继续显现。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22万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狭义货币(M1)余额63.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
具体到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600亿元,同比少增85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708亿元,同比增加2342亿元。
7月票据融资大增5586亿元
从结构上看,票据融资是7月新增贷款的主力军。
具体来说,住户贷款7月减少21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1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5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057亿元。
对于7月票据融资的大增,业内专家指出,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满足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利用票据从银行进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是一样的。特别是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时,银行短期内要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而项目储备不足,通过加大票据直贴、转贴力度,将代表企业信用的未贴现票据转化为代表银行信用的表内票据融资,对企业也实实在在地提供了资金支持。随着票据利率下行,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也可以激发融资需求。
企业债、政府债支撑7月社融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6月末回升0.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708亿元,同比增加2342亿元。
具体来说,7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减少767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8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4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2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7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028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91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31亿元。
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的增长,业内专家认为,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城投债务融资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这个结果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说明一些企业通过发债替代了贷款。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为通畅,也更好与经济向轻型化转型相适配。此外,7月我国政府债券净融资约7000亿元,同比多约2900亿元,有力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近期专项债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使用也在加速落地。
“挤水分”延续:M1同比继续回落
“挤水分”对总量指标的影响仍在持续。
M2、M1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增速今年以来有所放缓,7月M1增速同比下降6.6%,较上月下行1.6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未负,M2增速则较6月末回升0.1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指出,这有相当程度上是受“挤水分”因素影响,部分虚增的存贷款挤掉后,金融数据会出现一定回落。尤其是考虑到前期企业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通过手工补息获取了相对高些的收益,这些行为规范后,企业活期存款出现下降,有些还在逐步向理财转化,这方面的影响会持续显现,导致近几个月M1持续回落。
专家同时指出,“挤水分”促进金融总量数据更真实。过去一段时期,企业债务增长中有一部分资金存在空转,企业贷款后直接转化为存款,并没有拉动投资及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金融管理部门对这些行为规范后,存款收益和预期投资回报率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套利空间消失,部分企业资金腾挪出来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等,未来会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