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既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转移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本报今日起推出“科学有序推进产业转移”系列报道,探讨其中的问题,展现其中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受沿海地区用工用地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如何立足本地区发展实际,科学确定承接产业?如何做好合理产业布局,让转移产业接得稳、留得住?
立足地区实际
贵州是能矿资源大省,矿种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三位的有20种,煤、磷、铝、金、锰、锑、重晶石等是贵州的优势矿产资源。
结合资源优势,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实施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统筹推动煤、磷、铝、锰等资源深加工延伸拓展、耦合发展,全面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敖鸿介绍,该省近年成功引进青山、华友、华峰共同投资的织金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以及江山、美锦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了煤化工与磷化工耦合发展,依托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础,启动“电动贵州”建设,推动从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贵州胜威化工集团总裁马磊回顾企业来黔发展历程时表示,2017年,公司被贵州营商环境和矿产资源禀赋吸引,决定从云南进驻贵州,新增产业布局。目前,贵州胜威化工集团已在黔投资58亿元,在贵州省内福泉、开阳、瓮安建成3个生产基地,构建起“钛—磷—硫—铁—钙”全资源循环耦合利用产业体系。
在谈到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哪些优势时,宁夏银川市副市长姜珉翰表示,银川在打造“算力之都”、招引数字信息产业转移方面优势突出。除了区位优势明显、政策保障有力、营商环境优良外,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上。
据介绍,银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信息产业发展,把算力作为未来银川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极。银川是国家“东数西算”宁夏算力枢纽的首府城市,2023年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营收)占宁夏全区70%以上,建成城市级、行业级数据中心6个,在建智算中心9个,形成智能算力超3000P。半导体级单晶硅、集成电路大硅片产能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球芯片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配套基地。
为筑牢产业发展的“压舱石”,四川遂宁市依托天然气储量丰富、地方留存气指标量大的优势,加快引进一批资源转化水平高、精深加工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绿色能源化工项目。
越来越多的锂电产业上下游企业正向遂宁射洪市聚拢,当地已经构建起锂矿资源开发利用、电池材料生产、锂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企业间的相互协作正是聚合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因地制宜、错位承接,河南省各地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路径、新模式。郑州航空港区凭借综合开放优势,实施高端集聚,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周口、商丘等传统农区利用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中小型企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鹤壁、焦作等资源型地区发挥原材料基础优势,积极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整合和资源就地转化,有力推动了城市转型发展。
做好把关审核
兰州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
在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兰州新区始终高度重视“能耗双控”有关工作。对新落地项目严把项目准入、能效水平关口,严格按照节能审查工作程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节能报告开展评审,并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出具项目节能报告批复意见。审批过程中,参照相关文件要求,确保企业生产工艺、能效水平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能耗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同时,兰州新区对已批复并投产项目,每年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节能监察及诊断,对实际生产中能效水平未达到要求的企业提出完善意见及整改措施,不断指导督促企业完成改造提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规范要求。
近年来,河南对产业转移的质量效益给予了更多关注,特别是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绿色消费倡导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河南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在产业升级转型中通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等方式,降低产业能耗和排放水平,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认为,有序对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链本土化、供应链弹性化、价值链高端化,也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进而提高就业率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董云庭认为,有序对接产业转移要处理好几组关系,包括:地区发展与就业、民生、环境的关系,对接产业转移与区域资源可承受能力的关系,短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扩大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对接转移与产业链、供应链是否协同的关系,等等。
确保平稳落地
产业进来之后,如何做好合理布局,让转移产业在本地留得住、站得稳?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阳表示,不管是承接产业的地区还是企业,都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没有产业发展基础,很难实现接得稳。企业留得住的关键在于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承接地区要对产业未来有基本的预期,对于市场前景偏弱的产业,要慎重选择。
对此,兰州新区坚持区域化布局、上下游协同、集群化发展,紧扣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编制《兰州新区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指南》《兰州新区招商引资指引》,系统梳理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优质企业、主要产品、分布区域,精心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谋划编制招商引资“投资机会清单”“优惠政策清单”“目标企业清单”,为有的放矢、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支撑。
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跨省务工农村劳动力常年动态保持在600万人左右。近年来,贵州积极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贵州省出台《贵州省轻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贵州省轻纺服装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等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的规划图和路线图,全面构建有总体布局、有操作路径的完整政策支撑体系。全年引进轻工服装产业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79%,合同约定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9.5%,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供支撑。
为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软硬件实力,云南用好东西部对口协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机制,与上海、浙江、广东等省份建立合作对接机制,梳理形成招商引资重点企业、目标企业目录清单。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去年以来,云南省统筹安排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今年3月31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在成都开幕。此次活动22个签约项目协议投资超过1000亿元,创新型、引领型、高新技术型项目占总项目的60%以上。四川各市州也依据自身定位,谋求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延链补链增强发展聚合力,政府部门则强化问题导向,增强服务意识,让产业转移“接得稳”,更“留得住”。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