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最容易适应世界的机器人。8月21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在博览会上惊艳亮相。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近期呈现爆发式的飞跃发展,全球正迎来人形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热潮,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容。
产品争艳
在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展台,北京商报记者按住按钮,对着一款人形机器人说:“我要一杯拿铁咖啡,大杯,加糖。”一杯香喷喷的拿铁咖啡就由人形机器人依次操作后,端到了记者的面前。现场还展示了其行走、对话、做家务等能力。
在优理奇科技公司的展位上,则预告了人形机器人《工作与互动日程表》:每天10点,汉堡制作;每天11点,叠放衣物;每天13点,洗涤衣服;随机表演,舞蹈表演……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全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也正式亮相。“我们看到,人形机器人可以通过语言信息理解人的意图,根据现场环境作出综合判断并执行任务。”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际上体现了“大小脑”的感知、规划、决策以及控制能力,代表了国内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领先水平。
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人形机器人自然不缺少“明星”。由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天工”,像观众一样参观巡馆,还特意到特斯拉展区做客、与静态展示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合影留念,引发了大批观众的围观。
另一位“明星”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则搭载与车辆同源的AI技术。这款机器人行走速度较之前提升了30%,10个手指“进化”出感知和触觉,无论是轻握脆弱的鸡蛋还是搬运沉重的箱子均可以操作。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介绍,今年是人形机器人带来并展示最多的一届,共有2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亮相机器人产品,同时还有3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亮相。
前景广阔
北京商报记者在展馆走访时发现,今年的人形机器人与以往似乎不太一样。五六年前,“AI+机器人”的噱头就是投融资市场上的不差钱组合。但今年人形机器人在智能智造和商用服务等场景的落地,正让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场景轮廓逐渐清晰。
多位参展厂商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目前成为科技界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业界人士认为,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元年。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被工信部明文定性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业”。
市场规模方面,中航证券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有望达到约200万台,对应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
不仅全球市场,中国也正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市场之一。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占比位居全球首位;到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引起了国家和各地政府的重视。去年,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的阶段性目标。
去年6月,北京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于2023年11月在北京亦庄成立了国内首个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表示,我国机器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有关分析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多地正在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一个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
场景扩容
北京商报记者从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感受到,人形机器人目前主要落地的应用场景,还是集中在智能制造领域。在优必选展台,可以看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在汽车工厂进行车门锁质检、安全带检测、车灯盖板质检等工作的实训,还以极其流畅、柔顺的动作贴好了车标。
8月18日—20日,2024第17届全国3D大赛“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全国3D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3D动力常务副总裁刘晓青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数字孪生技术是驱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全面提高生产效率。数字孪生赋能工业协作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将促进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实时交互与融合,助力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CBO)谭旻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工业制造领域存在一个721法则——70%的工种可以用机械臂或工业机器人完成,比如简单搬运和喷漆;10%在未来十年中都必须依赖人力,主要是管理和职能工作;剩下20%可以替换为人形机器人,比如贴车标、安全检测和末端物流等,这也给人形机器人带来巨大的场景想象空间。
“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它们不仅可以在制造业中发挥作用,还能用于个人服务、医疗护理和教育等领域。优必选主要聚焦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三大应用场景。”谭旻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制造场景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而家庭落地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智造工厂新‘打工人’,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执行高重复性、高风险、高复杂性任务,会先从汽车制造、整车装配、物流分拣等制造业场景切入,未来应用场景正在迅速拓展,在工业制造、服务业以及家庭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刘晓青说。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