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银行发力“对公”谨防过犹不及

  • 2024-08-22 10:05:04 北京 作者: 岳品瑜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银行正在纷纷加码“对公”,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2024年已披露的上市银行中报中,不管是前几年高歌猛进的“零售黑马”平安银行,以及曾经的“对公之王”浦发银行,还是城商行龙头江苏银行,无一例外,诠释了“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

      银行发力对公也早有迹象可循。2023年,银行对公贷款投放力度明显高于个人贷款,上市银行对公贷款全部实现增长,其中,国有大行增速保持领先。此外,“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也开始寻求“零售转型,对公补位”的策略调整。

      发力对公,银行可以顺势而为,但也要理性布局,避免随波逐流。

      银行业务大致可分为对公和零售两大支柱。零售业务,主要面向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包括我们熟悉的个人存款、个人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对公,则主要服务于企业、机构等法人客户,包括企业存款、企业贷款、投行等业务。

      在新常态下,对公端的展业确实要优于其他领域,特别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和支持实体经济这一使命职责的召唤下,对公业务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彰显。

      从人民银行披露的上半年信贷数据也可以看出,对公业务成为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主力军,占比高达82.9%。

      站在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对公业务也具有较高的利润贡献度。相比零售业务,对公业务通常涉及更大的资金规模、更复杂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及更长的客户关系周期,这为银行带来了更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而在当前宏观形势下,零售业务不仅面临需求萎缩下的资产荒,其信贷业务的资产质量同样承压。这种压力在中报中得到了明显体现,具体表现为零售银行业务板块的业绩滑坡。

      零售转型,对公补位,出于改善营收、实现利润增长的现实考虑,发力对公也算是顺势而为。毕竟生存是第一要务。

      但若银行在没有充分评估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加大对公业务的投入,这种大干特干,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风险的积累。

      毕竟,对公业务涉及的企业和项目类型多样、风险复杂。如果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能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一拥而上,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这也将导致银行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甚至可能面临业务萎缩的风险。

      作为资源优势型业务,对公业务真的好干吗?特别是在房地产和平台公司业务出现低迷的情况下,对公业务并非所谓的“香饽饽”。

      从贷款投向上,也可以看出各大银行较为雷同,上半年新投放贷款主要流向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

      在经济增长放缓,内需低迷,净息差缩窄的背景下,经营是每家商业银行都要作答的难题。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机遇,重新发现对公业务,不失为一条路。

      但在经营中,不仅应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的变化,更得保持清醒头脑,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自身的“护城河”,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对公”虽好,也不要贪杯。

    (责任编辑:王擎宇)

    猜你喜欢:

  • 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增强精神障碍患
  • 全国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进展 依法取缔
  • 中国残联召开残疾人社保座谈会 积极有序探索多层
  • 将文博单位纳入消防监管重点对象
  • 嘉士伯天目湖拉罐车间获“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认
  • 天宝营养IPO:报告期净利润波动大 短期偿债压力大“
  • 科峰传动吴俊峰当选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
  • 雅培捐赠价值超1680万元医学营养品 为一线医务工
  • HPE推出零信任网络与私有云运维解决方案,重新定义
  • ​Covation Biomaterials瑞讯生物材料在中国国际
  • F5《2025年应用战略现状》报告:AI 落地加速,企业战
  • 达索系统:用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 《和·国粹流芳》京剧文化艺术展暨《和合·国粹·
  • 来自Arburg(阿博格)的线性机械手系统 专为亚洲市场:
  • 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推出全新虚拟私有云
  • 2025达索系统企业转型智造论坛系列活动全国巡回开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5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