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实体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7000亿元;“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数十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产业并购方案,“硬科技”并购活力迸发;今年以来,境内新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公司合计占比超七成……一组数据展现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向“新”提质的新亮点。
良种还要沃土育。业界预期,监管部门将不断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入研究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创业投资等制度安排,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质效。
完善市场体系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大有可为,也正在大力作为,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不断提升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
目前,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板块: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业板着力服务优质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据统计,截至9月19日,在今年新增的64家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占比超七成,金融资源进一步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
“今年以来,从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出台,到‘服务科技企业十六条’落地,再到‘科创板八条’发布;从对申报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数量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设置更高标准,到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再到助力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转型……资本市场服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不断提升,资本‘活水’不断涌入新质生产力领域。”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说。
政策效果正逐渐显现。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实体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过7000亿元,研发强度平均为2.4%,其中2100多家公司的研发强度超过5%,促进A股市场打造一批市场认可度较高、行业影响力较大、研发能力较强的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
福耀玻璃攻坚5G天线玻璃实现一体化集成,最高网速可达800兆比特每秒;宇通客车突破低锂耗、缓衰减电芯等长寿命关键技术,率先推广10年100万公里长寿命电池系统;恒瑞医药已上市1类创新药达16款……一批传统产业企业加速向“新”而行。
未来,更多围绕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覆盖面和精准度的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值得期待。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建议,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稳定,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资本市场改革综合评估,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等重要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提升制度包容度
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问题,提升制度包容度,大力推动关键制度创新。近期,监管部门针对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及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提出了系列举措,逐项落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提升制度包容度。科创板设置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特别是“市值+研发”的第五套上市标准,充分包容了创新生物医药领域投入大、周期长的内在特征,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适配性。目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研发成果正加速兑现,已有智翔金泰、迪哲医药等多家公司实现自研产品获批。今年6月发布的“科创板八条”进一步强调,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科创板八条”明确,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适当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着眼于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科创板八条”发布3个月时间,已有数十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产业并购方案,其中多个方案为重大资产重组,还有多家上市公司计划收购未盈利资产。
支持企业境外融资。截至9月19日,今年已有38家公司登陆美股市场,超过去年同期的23家;33家公司登陆港交所,超过去年同期的19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电动汽车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逐步成为境外融资的重要力量。
“应持续推进发行上市、股权激励、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效能和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服务体系,建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说。
壮大耐心资本
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质效,需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监管部门正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扩大多元投资主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全周期有力支撑。股权投资基金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认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要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新金融基础设施结合,形成“股贷债保”联动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建议,拓宽股权投资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多元资本参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主体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股权投资市场。
完善生态体系,丰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建议,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创业投资退出提供多元选择,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直接融资支持。支持S基金市场创新发展,完善商业模式和运作机制,允许创投机构通过被投企业投资份额转让、协议买卖、并购重组、实物分配股票等方式退出,将更多资源向符合国家战略的科技产业集中。
此外,需营造有利于耐心资本入市的政策环境。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建议,构建创投友好型发展环境;推动形成银行、保险、社保、母基金等多层次的长期资本供给体系;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鼓励社会资本长期参与创业投资。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