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正文
  • 配套政策逐步完善 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料提升

  • 2024-10-11 09:19:23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欧阳剑环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督促有关地方到10月底完成今年剩余专项债额度发行工作;抓紧研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用足用好专项债作出明确部署。

      专家认为,随着各方面配套政策逐步完善,专项债资金效益有望更好发挥,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

      8月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8月、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7964.89亿元、10279.17亿元,其中9月发行规模为今年以来单月新高。截至9月末,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已发行35993.45亿元,发行进度超过90%。

      “近期,专项债发行的速度有所提升。”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认为,预计财政政策会继续加码、加快节奏,这对引导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

      近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10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督促有关地方到10月底完成今年剩余约2900亿元的专项债额度发行工作,同时加快已发行专项债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进度,推动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这为后续财政增量政策或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留足了时间窗口。”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

      研究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

      在发行使用进度加快的同时,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也将提升。

      刘苏社透露,目前发改委、财政部正在按照部署抓紧研究合理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研究开展项目审核自主权试点,实施续建项目“绿色通道”等,尽快出台优化完善专项债管理的新举措。

      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看来,短期看,可阶段性拓宽专项债使用范围,如支持各地房地产收储、用于地方政府发放消费补贴、用于公共领域投资(包括职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表示,近年来专项债募投领域持续拓宽,2023年已涵盖11大领域、超过50个具体投向。募投领域应进一步优化并合理拓宽,可交由地方自主选择需要放开的领域。同时,建议逐步放开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投向领域限制,更加精准有效地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运用专项债等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章俊认为,这意味着“土储专项债”有望重启,用以收购开发商和城投公司的部分闲置土地,既可提升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的使用效率,也可缓解部分房企现金流紧张状况,进一步促进保交楼。

      实物工作量将加快形成

      在强调用足用好专项债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表示将抓紧提前下达2025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专家认为,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投资将为经济运行提供支撑。

      “当前政策储备充足,随着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实物工作量将加快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发挥带动作用,还能撬动更多民间投资参与到重大项目建设中。随着各方面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投资运行将保持平稳态势,为经济运行提供高质量支撑。

    (责任编辑:王晨曦)

    猜你喜欢:

  • 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增强精神障碍患
  • 全国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进展 依法取缔
  • 中国残联召开残疾人社保座谈会 积极有序探索多层
  • 将文博单位纳入消防监管重点对象
  • 嘉士伯天目湖拉罐车间获“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认
  • 天宝营养IPO:报告期净利润波动大 短期偿债压力大“
  • 科峰传动吴俊峰当选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
  • 雅培捐赠价值超1680万元医学营养品 为一线医务工
  • 文化+科技+教育:艾上AI邓亚受邀出席2020首都文创产
  • 进博会的另一种打开方式,MAYORA迈大集团承包你的零
  • 氮化铝基大功率混合电路厚膜材料
  • 案例精选: “小步快跑”让城商行“看见未来”
  • 东方瑞俪国际洗衣:开家干洗店,干洗店加盟都有哪些行
  • 精洗柔烘,小天鹅本色系列洗烘套装送你新年新气象
  • 美的携手国美再次开启慈善捐赠 美美之约,大爱行动
  • 吹出智慧健康新风,TCL小蓝翼P7新风空调柜机让你告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