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AI赋能的政府反欺诈力量,能否成为改变对抗诈骗分子攻防态势的关键?

  • 2025-07-28 23:54:12 北京
  • SAS 联合科尔曼·帕克斯研究公司研究发现,大规模投资AI是化解高级欺诈所致信任危机的有效途径,为政府反击诈骗分子带来转机。

    由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导者SAS联合科尔曼·帕克斯研究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信任与透明度:通过打击欺诈最大化来提升公共项目效率》揭示,借助人工智能的高级欺诈手段正在全球公共部门引发严重危机。这种欺诈、浪费与滥用(FWA)不仅消耗巨额政府预算,更显著损害了公众对政府项目的信任。然而,报告指出,随着政府计划大幅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反欺诈人员正迎来反击的契机。

    该研究调查了1100名负责其所在机构FWA监控工作的公共部门中高层员工。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他们的机构曾成为由AI驱动的欺诈方案的受害者,高达70%的受访者观察到过去五年中此类攻击呈上升趋势。犯罪分子利用AI技术平台生成合成身份、策划高度个性化的网络钓鱼攻击并设计可规避检测的恶意软件,分析大量数据以模拟行为、伪造文件和实时利用漏洞。这些活动造成了巨大的财务损失,受访者估计,通过整体打击FWA平均可节省约16%的预算。更为严重的是,96%的受访者确认FWA已经对公民对其机构及其项目的信任产生了负面影响,常见的欺诈类型包括身份欺诈、税务欺诈和社会福利欺诈。

    尽管85%的受访者将打击欺诈列为机构五大优先事项之一,但有效应对面临显著障碍。仅有十分之一的机构拥有打击FWA所需的全部工具和资源,近三分之一则面临严重的资源限制。受访者将分析技能不足(48%)、技术不足(40%)和预算不足(24%)列为主要限制因素,这些障碍阻碍了机构在减少内部和外部欺诈与差错、确保数据安全、提高调查效率等关键优先事项上的进展。

    目前,各机构采用AI应对FWA的比例相对较低,约一半的受访者使用AI,仅略超四分之一使用生成式AI。但这一局面即将改变。研究预测,用于欺诈检测的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率将从目前的32%激增至87%。更令人瞩目的是,97%的受访者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使用生成式AI技术,涉及合成数据、大型语言模型和数字孪生等领域。在已采用AI应对FWA的机构中,近40%的受访者表示实现了更好的欺诈警报优先级排序以及更快识别更多案件的能力,而57%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受益在于工作效率的提升。SAS全球风险、欺诈与合规解决方案总监Shaun Barry强调,虽然AI是强大的反制工具,但增强公民信任还需要负责任地使用AI,确保人类监督。隐私和安全(48%)以及确保组织负责任地使用AI(43%)正是政府反欺诈人员最关注的挑战之一。

    通过以下链接获取该报告:https://www.sas.com/en/offers/trust-and-transparency.html

    关于这项研究

    科尔曼·帕克斯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进行了这项全球调查,共收集了1100名负责其所在机构FWA监控工作的公共部门中高层员工的反馈。

    受访者所在机构涵盖各类部门,包括公共部门基础设施、交通与政府公用事业部门;福利发放机构;公共服务部门;调查与监督机构;税务、财政与海关机构;社会服务部门;安全情报机构;司法与公共安全部门;以及国家安全部门等。

    科尔曼·帕克斯是一家提供全方位B2B市场调研服务的机构,专注于IT/技术研究,其目标客户覆盖全球多个行业的中小型到大型企业的高级决策者。

     

    猜你喜欢:

  • 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增强精神障碍患
  • 全国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进展 依法取缔
  • 中国残联召开残疾人社保座谈会 积极有序探索多层
  • 将文博单位纳入消防监管重点对象
  • 嘉士伯天目湖拉罐车间获“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认
  • 天宝营养IPO:报告期净利润波动大 短期偿债压力大“
  • 科峰传动吴俊峰当选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
  • 雅培捐赠价值超1680万元医学营养品 为一线医务工
  • 2025年开奶茶店,为什么建议你小成本投资?
  • 孩子总感冒?试试瑞士PhytoKids的“植物免疫盾”
  • 达索系统携手FondaMental基金会,在法国推出面向精
  • HPE推出零信任网络与私有云运维解决方案,重新定义
  • ​Covation Biomaterials瑞讯生物材料在中国国际
  • 千里奔赴探实情,校企共育暖人心|呼和浩特万通学校
  • 选择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原研药,避免仿制药
  • F5推出后量子密码学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应对新一代安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5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