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28日讯(记者 郭伟莹) 近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心科技”)IPO审核状态更新为“已反馈”。
针对圆心科技IPO的下一步工作安排,圆心科技方面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具体进展在各监管机构的官方渠道均会有实时更新,可以持续关注相关的官方渠道。
资料显示,10月15日,圆心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港股主板上市。从递交招股书到证监会反馈审核状态,距离约2个月的时间。
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的业务来源于三大支柱,分别是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
据介绍,截至2021年8月31日,圆心科技已在中国30个省份开设了251家药房。同时,已与包括130多家三甲医院在内的340多家医院合作开发以移动应用APP、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形式运作的线上医疗服务平台,以提供线上医院功能,如线上问诊、智能转诊以及预约解决方案。另外,建有供应链系统,满足新特药采购需求;还建有互联网医院。
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被定位为连接医疗价值链中主要参与者的平台,依托圆心惠保提供新特药保险、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带病险以及药品福利保险。
在三大业务板块中,圆心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院外综合患者服务,近三年占比均在98%左右,该业务板块也几乎占用了全部的销售成本。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虽然收入占比较小,但逐年呈现扩大趋势,近三年年均毛利率高达80%。
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圆心惠保先后主导并在河北、天津、山西、福州、南通、海南、兰州、宁波、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参与了大约16个惠民保项目。
基于近两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业内专家及学者对惠民保的发展也颇为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苏泽瑞在《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11期发表文章指出,自惠民保诞生之日起,围绕其“可持续性”的质疑与争议一直未曾消失,部分地区也曾因参保人数较少、保险公司退出等导致惠民保出现运营困难的状况。因此,在肯定惠民保特殊优势及广阔前景的同时,需要特别重视其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例如,参保率低及逆向选择风险;实际保障功能尚存在不足;缺乏数据支撑,区域内恶性竞争。其中在数据支撑部分指出,部分地区保障方案数据基础不足、缺乏风险测算,并未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医疗费用水平、基本医保政策、投保规模、常见重大疾病种类等基本要素,也未充分利用既往医保数据进行精算定价。
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养老健康事业部副总经理严霄也曾表示,这两年惠民保迅速推广的过程中,离不开圆心惠保等TPA科技公司的身影,它们在其中充当了特药责任设计、特药审核直付以及所谓的“风险兜底”角色,并自定义为中国的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r )。从“惠民保”的前期发展来看,应该肯定这些TPA科技公司在模式创新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它们以收取费用或其它变相的方式和医药企业开展价格谈判,另一方面,以价格成本优势或“风险兜底”为名充当特药定价方的角色,客观上推动了“惠民保”支付方力量的形成。但是,站在长期理性发展的角度,TPA科技公司目前所扮演的角色值得讨论。保险作为经营风险的特许领域,需要经营主体在净资本约束下和行业监管范围内开展业务,而TPA科技公司一无风险承受能力,二无团购或集采的客户基础,因此对风险并没有定价权,更谈不上责任“兜底”。事实上,PBM这种业态来源于美国,在诞生之初也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单独运营的,参与制定保险公司承保的药物清单,负责与零售药店协商价格折扣,以帮助保险公司获得更低的处方药价格,并提供处方审核及邮寄服务,这中间,同样存在拿上游药企回扣或费用,再部分返利保险公司的合规问题,中间其实是个“黑箱子”。
此外,根据圆心科技招股书披露,自2015年至递交港股招股书之前,圆心科技共发生A-1至F的11轮融资,6年间估值自1.575亿元飙升至275.328亿元。
招股书显示,本次圆心科技的募资将主要用于未来2-3年进一步发展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加强供给端赋能服务、提高技术平台及数据分析能力;未来3-5年用于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引入创新型病程管理等,以及进一步发展创新保险服务,如推出新保险产品、扩大商业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等。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