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芯片、更多的镜头、漂亮的夜晚星空、更好的色彩表现力......中国手机厂商在影像能力方面创新迭起,专家认为,“堆料”模式难以持续,未来竞争的“新赛道”将在计算影像。
近日,华为发布了旗舰手机P50系列新配色,在5G芯片受限情况下,影像能力成为突出卖点,并提出华为影像概念,其技术核心有三个支柱,即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包括光电转换、传感器技术、图形图像以及动态视频处理、ISP等;图像处理,包括基于大数据和模型的AI算法,如场景计算、意图计算、感知计算、情境分析等。
手机影像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回顾智能手机发展20多年的历史,影像能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爱集微咨询研究总监赵翼接受采访时表示,在2000年左右功能机时代,拍照是通话、短信等基本功能之外的一个重要功能。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拍照等影像功能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根据相关机构统计,2020年,30%以上的消费者关心手机的相机功能,位列各关注因素之首,远高于外观、处理器、屏幕、快充等因素。
此外,在全球前几大智能手机厂商中,除苹果、华为、三星有自研的主芯片,其他厂商基本上都是采用高通、联发科等公司的方案及安卓操作系统。手机厂商创新空间有限,影像、快充、外观就成为重点创新的方向。
在权威的DXO手机拍照排名官网中,中国的荣耀Magic4位居第一,华为P50位居第二,小米11位居第三,华为Mate40pro排第四位,苹果iPhone13pro排第五。在前五名中,中国手机占了四款。
那么,决定影像能力的都有哪些因素?据了解,影像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摄像头模组、芯片和算法。摄像头模组包括传感器、镜头等部分构成。芯片则主要体现在影像芯片、主芯片中CPU、GPU、NPU相应的处理能力等。
目前,硬件的竞争仍在继续,例如潜望镜头、多光谱传感器等,但总体而言,硬件的竞争已经进入瓶颈。
赛迪智库无线电研究所高级咨询师钟新龙表示,近两年,手机摄影在镜头、传感器等硬件方面的进步放缓,一方面是出于成本和供应链配件堆积的考虑,另一方面由于手机物理空间有限,需要在硬件性能和空间、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极端配置难以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例如,当前已有多款手机像素达到1亿,尽管已有供应链厂商推出了2亿像素的传感器,但出于综合权衡考量仍未进入大规模使用。
对于手机镜头的比拼也在降速,目前“主摄+辅摄+广角副摄+人像副摄”的组合已经被厂商探索为比较实用的组合,基于此,未来手机镜头的性价比竞争空间较为有限。
实际上,随着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的提升,计算影像在近几年已经将手机影像推上新高度。例如,夜景拍摄、星空拍摄等,都是通过算法实现的。未来计算影像将成为竞争焦点。
华为手机团队就表示,已经把图像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提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其中就包括AI摄影、视频领域图像处理等,未来软硬件结合将是战略发展方向。
钟新龙说,手机影像的本质是计算算法,计算摄影已经逐渐从过去对传感器和镜头的依赖,转换到成像算法和算力的提升。随着半导体制程工艺的不断进步,芯片架构不断优化,计算摄影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赵翼表示,手机影像确实到了一个瓶颈期,主要体现在“堆料”模式很难延续。未来更多还是要依靠算法,例如多主摄融合的技术等。他也认为算力和算法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硬件升级遭遇天花板的背景下,计算摄影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